推动多种交通方式融合发展,是建设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关键内容。重点是统筹规划建设综合交通走廊,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促进市内外交通有效衔接。
综合交通走廊总体规划与建设
发展要求
综合运输走廊是包含各种运输方式的走廊,是大运量、长距离运输的主要路线。目前还存在发展质量不高、资源配置不足等问题,不能完全适应建设交通强国的要求。一是综合交通走廊缺乏各种模式的有效统筹和建设。部分通道交通供需关系失衡,运力不足与供给资源闲置并存。二是综合交通运输通道与国土空间管控协调水平不高。根据新一轮国土空间管控政策要求,多数通道未能多方式共享线路资源,导致国土空间分割,土地利用效率低下。三是综合交通走廊和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总体规划建设不足,走廊资源利用率不高。未来我国综合交通走廊建设应坚持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协调实施的原则,以集约走廊、线路位置优化和线路共享融合为主要手段,充分发挥走廊综合立体效能。
关键任务
做好渠道内的统筹规划和线位协调共享。基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点,以走廊综合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统筹规划走廊内运输方式的配置和布局,充分发挥铁路、水运等大容量、集约化、环境友好型运输方式的作用。
做好与国土空间规划的协调统一。根据国土空间规划和“三带三线”划定的相关要求,充分利用地上、地下、水、空空间,满足生态文明建设和耕地保护体系要求,促进跨河海通道与环境敏感区、防洪安全、生态环境等协调发展。
做好与其他领域的协调。鼓励走廊内交通方式的科技创新和协同模式创新,加强综合交通走廊和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统筹规划。积极探索和应用高速磁悬浮等新型交通方式。
推进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
发展要求
综合交通枢纽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实现多种交通方式高效衔接和一体化交通组织的关键节点。近年来,依托民航机场、火车站、港口等建设。,各地形成了一批综合交通枢纽,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转化和一体化运营水平显著提高,有力推动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但是,与建设交通强国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枢纽的系统功能不完善。从枢纽城市整体来看,较少关注枢纽港站的功能布局、设施建设和网络连接。站间服务功能缺乏统筹协调,协同效应不明显。二是枢纽设施衔接仍需优化。部分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距离过长,铁路货场、港口、后方物流设施整体布局缺失,我国沿海主要港口重要港区铁路进港率有待进一步提升,港口与货运枢纽的“最后一公里”衔接仍是瓶颈。三是部门间、模式间协调管理机制有待完善。部分项目用地难以落实,各种交通方式之间信息互联、开放共享不足,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物流环节之间难以精准对接业务。未来,我国综合交通枢纽将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协调管理的原则,推进一体化规划建设,实现综合交通枢纽的高效衔接和一体化运营管理。
关键任务
推进枢纽设施集中布局。推进新建综合客运枢纽内各种交通方式的集中布局、空间共享、立体或同站换乘,推进既有枢纽站交通设施一体化、服务功能空间共享。
加快多式联运换装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综合货运枢纽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和集疏运体系建设,协调转运、港口、保税、邮政快递等功能。,提高多式联运效率和现代物流综合服务水平。
推进站城融合、产城融合。处理好枢纽与城市空间、产业发展的关系,预留枢纽发展空间,控制土地利用功能,协调发展时序。
制定综合交通枢纽一体化规划建设技术要求。在客运枢纽方面,提出综合客运枢纽内各种交通方式之间换乘方便;国际枢纽基本上有两个以上的轨道交通接驳,国家综合客运枢纽有两个上市区(郊区)的轨道交通接驳或城市轨道接驳。国际国内综合交通枢纽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将优先考虑其所在城市的综合客运枢纽。在货运枢纽方面,提出1000万标准箱港口规划建设一体化货运走廊和内陆港口体系,国内主要沿海和内陆港口的集装箱和散装干散货大型港区积极推进铁路直通港区等。
促进城乡交通有效衔接。
发展要求
城乡交通的有效衔接是实现综合交通网络高效运行的关键环节。不少城乡交通规划不衔接、建设不同步、运力不匹配、管理不协调,综合客运枢纽与城市交通衔接不畅。部分新建高铁站特别是县级高铁站距离市区较远,首末班车时间衔接匹配不足,给旅客出行带来不便。未来,促进城乡交通有效衔接,是提高综合交通网络效率、方便人们出行、降低物流成本的重要举措。
关键任务
推进轨道网络一体化。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一体化,做好与城市轨道交通的衔接协调,构建运营管理和服务“一张网”,实现设施互联、票制互通、安检互认、信息共享、支付兼容。
加强主干道与城市道路的衔接。加强城市周边地区道路与城市道路的高效衔接,系统优化进出城路网,促进统筹规划建设和管理协调,减少对城市的分割和干扰。
完善城市物流配送体系。加强城际干线运输与城市终端配送的有机衔接。
协调枢纽站布局与周边地区开发建设。加强铁路公路客运枢纽、机场和城市公共交通网络系统的有机融合,引导大容量公共交通走廊沿线城市合理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