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区域交通运输 协调发展

2022-02-10

支撑服务用地空间布局优化,实施重大区域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重要使命。重点是充分考虑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解决区域交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提出各区域综合立体交通网发展重点;推进城市群和都市圈交通一体化,提升人口密集区交通承载能力;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满足人民高质量生活需求。


促进重点地区和东、中、西、东北地区交通运输协调发展。


发展要求

中国形成了以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四大区域战略为主导,东、中、西、东北板块相互交织融合的区域发展格局。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根据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种要素合理流动、高效集聚。从未来交通运输发展趋势来看,东部地区仍将是我国客运需求最集中的地区,货运需求仍将保持较大规模,但增速慢于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货运需求总体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求充分发挥交通运输的带动作用,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和整体性,推动形成东西南北纵横联动发展新格局。

src=http_%2F%2Fpicx.zzwl.info%2Fu%2F271053%2F0903%2F163064285227033.jpg&refer=http_%2F%2Fpicx.zz.jpg

关键任务

实施重大区域战略,提出不同区域不同特色的交通发展重点。主要包括: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京津冀地区交通一体化,建设世界一流交通体系;打造“轨道上的长三角”,提升国际枢纽辐射水平,打造交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粤港澳大湾区将实现高水平互联互通,打造西江黄金水道,巩固提升港口群、机场群国际竞争力和辐射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交通枢纽集群;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以提升对外互联互通水平、强化门户枢纽功能、构建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为导向。构建东西畅通、南北辐射、有效覆盖、立体互联的长江经济带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航运枢纽和航空枢纽建设,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统筹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布局。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出东、中、西、东北地区交通运输协调发展的内容。主要包括:加快东部地区优化升级,提高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交通承载能力,强化对外开放的国际交通服务功能;推进中部地区主要走廊和枢纽建设,充分发挥东西贯通、南水北调功能;加强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布局,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构建东西互助、对外开放的通道网络;优化枢纽布局,完善枢纽体系,发展通用航空,改善偏远地区居民出行条件;推动东北地区交通运输发展提质增效,加强与京津冀等地区的能力建设,打造东北亚对外开放的交通枢纽。


促进城市群和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


发展要求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形式,是支撑国家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平台。2019年8月,第十九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态,需要提升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具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新时期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的引领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要求以一体化交通网络为支撑,为人们的出行需求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保障。目前,我国主要城市群已初步形成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为骨干,省道、城际铁路(轨道)、干线铁路为补充的城际综合运输通道。多层次、多模式的轨道交通网络正在建设中,城际交通需求大且增长迅速。但城市群内部交通网络无法满足未来发展的要求,港口、机场等综合交通枢纽的定位和分工有待优化。城际铁路和城市(郊区)铁路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交通压力过大,部分主干道拥堵严重,相邻城市交界地区相邻线路不相连,路段有待贯通,存在瓶颈。到203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从2019年底的60.6%上升到80%以上,产业和人口将进一步向城市群和都市圈集聚。要求推进城市群交通一体化,进一步强化轨道交通引领作用,推动形成城际快速交通走廊和高效衔接枢纽体系,形成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都市圈大容量快速公共交通。


关键任务

构建便捷高效的城际交通网络。加强城市群内重要港口、车站、机场路网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港口、机场资源统筹利用、信息共享、分工合作、互利共赢,协调城际网络、运输能力和运输组织,构建城市群内快速空中交通网络,建立健全城市群内交通运输协调发展体制机制。


推进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建设连接卫星城和中心城区新城的大容量快速轨道交通网络,推进公交化运营,加强道路交通衔接,打造1小时“门到门”通勤圈。推进城市路网结构优化,有序发展共享交通,加强城市步行、自行车等慢行交通系统建设,合理配置停车设施,开展人行道净化行动,因地制宜建设自行车专用道,鼓励市民绿色出行。深入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构建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推广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土地开发模式等。


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


发展要求

目前,中国与发达国家最大的差距不是在城市,而是在农村。没有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更加协调发展,形成城镇化与农村发展良性互动。为了实现人在城市和乡村之间的自由流动,农村和城市一样美丽。要求尽快改变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的局面,为农业农村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需求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保障。


关键任务

推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升级。全面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实现城乡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管理、保护一体化,畅通城乡交通联系,推进县乡(户)路连通和城乡客运一体化,解决人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提升城乡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推进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加快农村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和终端网建设,推进农村邮政快递网点、综合服务站、公交场站等设施资源整合共享。


分享